网络编辑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网络媒体教程自序 [复制链接]

1#

本文写于年10月。

年末,我和邵丽在成都筹办一份计算机报纸,她说:“我们同时也要架一个BBS,和读者互动。”两三天后,她领我去成都电子一条街磨子桥上的一家电脑公司。经理不在,两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给我们演示了BBS的操作过程,问及状况,一个年轻人说:“每天也就那常来的三四个人上来,主要来下载软件。”


  

和邵丽要办的报纸,刊号批不下来,夭折了,办BBS的事,自然也跟着不提了。邵丽随后去了美国,我去了《中国计算机报》。如果在年,我们就能像今天这样将网络也看作媒体,放弃纸媒体,单独办起自己的BBS,不知道后来的情形会怎样。


  

那时的BBS是用“电话线+Modem”来实现PC间通信的惠多网(FidoNet),它诞生在年的美国,比年在芝加哥最早出现的BBS多了站台间的转信功能。中国最早的惠多BBS是年罗依(BBS中的账号为RoyLuo,下同)在北京架设的长城站。“刚开始,长城站一天难得十几个人上站,这其中多数是从海外拨长途过来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徜徉在国外BBS网络之余,无意间从站台列表上看到自己的故乡竟然也有了BBS站台,于是就不惜长途过来看上一眼。”据中国惠多网著名网友施彤宇回忆:“长城站一般都是通过国际长途与海外的业余BBS网络直接通邮。而刚开站的Roy也是只要有人上站,就想方设法拉对方Chat……”


  

年,网易创始人丁磊(Ding)于宁波电信在中国惠多网另外一个创始人孟超的帮助下架起了自己的BBS站;年2月,腾讯创始人马化腾(PonyMa)花5万元用4条电话线在深圳的家里架起了Ponysoft;年1月,中国第一程序员WPS作者求伯君(VincentQiu)在珠海架起了“西线”BBS站;年5月,金山总裁雷*(LeiJun)在北京架起了“西点”。


  

年冬,我在中关村猎旗门酒吧第一次和雷*见面时,他问我要Email地址,我嘱咐他一定要将我在“西点”的权限加高,使我能在上面待够半小时以上。年,尽管我已经迷上Internet,但依然喜爱非Internet的电话网络FidoNet。在《中国计算机报》的办公室里,同事们常常只要听到“吱——”的一声“猫叫”,就知道我已登录BBS,电话便不能用了。那时,要用一个叫做“蓝波快信”软件登录电话那端的BBS服务器,登录上去之后,要快速地下载信包并上传信包,然后断线,一切都要在几分钟内完成,因为电话BBS一条线只能允许一个用户在线,普通BBS站一般只有一两根电话线,即同时只能让一两个用户在线,所以,给每个用户上线的时间不可能太长。下载下来的信包里有别人对自己上次上传信件的回信,上传上去的信包是自己对上次下载信的回复。就这样下下上上,一天要拨上去五六次。不是每一次都能拨上去,大多数情况是别人在线而占线,于是就用软件在那里自动拨,突然听到Modem“吱——”的一声响应回音,那是最美妙的声音……


  

最初的网络媒体,电子邮件是其最主要的媒体形式,FidoNet是这样,诞生于年的新闻组(Usenet)也是这样。电子邮件作为网络媒体最早的载体,今天的地位已经被WWW所取代,但它零成本大规模投递的媒体特征,依然反映着网络媒体的本质特征,所以,在今天没有一个网络媒体会忽视电子杂志对网络媒体的重要意义。


  

年1月1日至2日,中国惠多网第二届全国站长(代表)大会在广东佛山召开。求伯君取代罗依当选为中国区协调人。年底,我曾安排求伯君拜访《中国计算机报》总编辑李超云,商讨在中国计算机用户下建立BBS用户分会之事。到此时惠多网在中国已经有接近个BBS站,求伯君想通过这个分会使中国惠多网纳入国家管理,李超云总编辑则看重BBS上的内容,本来一拍即合的事情,最后却不了了之了,原因是年之后,Internet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电话网络的BBS因为技术落后,迅速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即便在今天,技术也是网络媒体诸多要素中的最核心的要素,技术落后的网络媒体最后都会失败。


  

年底,我为《知识英雄》一书第一次采访当时的四通利方总经理王志东时,所谈话题,依然是他怎样做RichWin,文中丝毫未提
  

在年8月,懂互联网的人不多,一些报纸帮《知识英雄》发新闻稿将二级域名ithero.srsnet.
  

年10月20日,陈彤按照汪延的主意将为做世界杯报道而买来的新华社电讯稿,全部利用起来,按新闻内容分类全部摆放到了
  

年初,我在北京台湾饭店为《企业方法》第一次采访丁磊时,他已决定放弃年赚了万元的免费邮件开发,继而转向商业门户。丁磊为此不惜和最初的技术合作伙伴陈磊华分道扬镳。丁磊手下没有懂内容的陈彤可用,他做门户,以BBS、邮件等交互性服务为核心。认识丁磊不久,我为《中关村问题》一书所做的调查就出现在了刚刚改版完成的网易首页显著位置。通过这个调查,我得到大量的网民的反馈,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对多的快感以及交互的力量。四通打字机发明人王缉志给我的网上留言是:请联系我,wjz

usa.net。王缉志后来为《中关村问题》一书撰写了最精彩的一章。


  

年初,我因《网上寻梦》一文再次采访王志东。采访完,我对他说,srsnet.
  

年之后,新浪、搜狐、网易中国三大网络媒体越走越像,相继将自己的断板补齐,中国网络媒体初步成型,拉开了中国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序幕。


  

以上是我看到的中国网络媒体发展,下面叙述本书形成过程。我喜欢在我的每本书书尾放一篇写作方法之类的文章,书出多了,这样的文章也就积累了一些。这些文章是我年做记者以来所谓的采编心得,同行的编辑部请我讲采编,我每每偷懒直接拿这些文章去讲,省去了许多准备的时间。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编辑沈楚瑾女士邀我写一本关于IT报道的书,我便动了将这些文章整理出书的念头。“今后给人讲课,可以当讲义用。”从年起,我开始在天极网任副总裁,主管内容。网络媒体的采编比之我以前做过的广播、报纸、杂志更像流水作业,我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这个流水线写操作手册,两年来,这个操作手册越来越厚,这个操作手册便是本书的第一部分网络媒体形式。在我写操作手册之前,新浪全球高级副总裁陈彤已经在写了,本书的《网络媒体规范》一章中,借鉴参考了陈彤在新浪网的实践积累,在此致谢。另外,还需要特别感谢的是中国最好的分词分析公司海量专门帮助本书完成了《港台与祖国大陆常用称谓分歧表》。


  

我的朋友韩磊原是广州外国语大学教越南语的老师,英文也好,难得他同时会写程序,会写文章,懂网络媒体。年,他来北京出任中国第一开发社区CSDN主编,我便邀请他写了本书的技术部分。韩磊所
  

作为一名IT记者,我有幸记录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整个过程,整理本书时,我将当时对新浪、网易、搜狐的报道进行了摘编,以期为读者理出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脉络。由此,不难看出本书是我们工作的产物,并非案头之作,所以,在严谨方面自然有这样那样的欠缺,这留待我们日后有时间仔细打磨吧。本书的局限还有,我长期从事人物写作,所以,在内容采编部分难免会陷于人物写作经验的窠臼;从年起,我一直从事IT媒体工作,所以,在网络媒体形式部分难免会受IT网络媒体的局限。这些局限,我注意到了,在行文中力争克服,但是局限不是想克服就能克服的,要不就不称其为局限了。


  

本书在写作方法上,试图用记叙文的方式写说明文,即在说明文中加入时间线索。我们期望“时间线索”的加入能使本书条理清晰。


  

这本书我们打算每隔三五年更新一次,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现实逼迫本书更新,另外,我们指导工作的说明书也需要不停地更新,否则,就不会有媒体愿意聘我们了。更新本书的直接推动力当然来自读者反馈,我们将在wiki.donews.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