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0年前的这段珍贵片段,山河岁月是如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http://www.znlvye.com/m/

■编者按:

今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80周年。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中,《五月的鲜花》一集以生动的画面和纪实风格的解说,记录了延安文艺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片段,让观众重温80年前的峥嵘岁月。本期口述纪事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山河岁月》总导演、总撰稿王建国(夏蒙),请他讲述创作《山河岁月》中延安文艺的前前后后。

△王建国(夏蒙)

(一)

对我来说,延安不仅是一片精神高地,也是我纪录片拍摄和创作的起点。

中共中央在陕北13年,在延安的岁月整整1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电影事业和纪录片创作,都是从延安开始的。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期间,留下了一组珍贵的照片,而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就是延安电影团的吴印咸。这些照片得以让我们在80年后还能一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和延安文艺工作者的风采,真实地感受那段难忘的岁月。

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中,《坚如磐石》一集讲述了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五月的鲜花》一集讲述的是抗战文艺与延安整风中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曾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进行党的建设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延安整风中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对文艺界的整风运动起到了有力推进作用。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对文艺工作者们来说,“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一脉相承,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创作的方向。因此,我们在策划这部百集文献纪录片时,将延安文艺座谈会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来表现。

另外,对延安文艺座谈会内容的重视,也与延安电影团的故事和我个人创作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战争时期活跃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前线的延安电影团,是延安文艺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它是在周恩来的亲自领导和关怀下成立的。年8月,袁牧之奉周恩来之命,从香港购得了摄影机、洗印机、放映机等全套16毫米摄影器材及数万米胶片,又动员了在“电通”和“明星”曾与他合作过的摄影师吴印咸从上海来参加工作。一直希望能去延安拍摄纪录片的伊文思受到国民党当局的阻挠未能成行,遂将自己带来的一台埃摩摄影机和几盒胶片转交给袁牧之和吴印咸。

年9月,袁牧之、吴印咸带着设备来到延安,他们还邀请正在延安抗大学习的电影摄影师徐肖冰一起加入。就这样,以他们三位懂电影业务的骨干为班底,再配备一名指导员和两名抗大学生,便组成了六人的电影团。而电影团的全部家当只有两台电影摄影机和三台照相机,大家戏称之为“两呆三动”,另外还有一些胶片和一些洗印药品。凭着这些简单的器材,他们很快就完成了一部纪录电影《延安与八路军》。遗憾的是,当袁牧之和为这部电影作曲的冼星海携带这些珍贵的胶片前往苏联进行后期制作时,苏德战争爆发,这些胶片下落不明。尽管如此,在以后的几年间,延安电影团的老前辈们还是利用非常有限的器材,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大生产运动、延安抗大学员的学习和训练、鲁迅艺术文学院(鲁艺)学生上课与演出、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办公、白求恩抢救伤员、中共七大、毛泽东转战陕北,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历史影像和图片,为我们今天创作红色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素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一个兴盛时期。那一时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话说长江》《望长城》《让历史告诉未来》等一批纪录片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刘效礼任总导演的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就使用了很多当年延安电影团拍摄的历史影像。

年,我开始电视文艺创作。最初开始的是电视剧编剧,创作了电视剧《赤魂》《林祥谦》,后来还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等。印象深刻的是,我在筹拍创作陈嘉庚先生和老一辈革命家邓子恢同志光辉一生的电视剧时,一位老领导建议我将这两个题材拍成纪录片更好。我随即到中央新影查找相关的影像资料,看到了许多由延安电影团先辈们拍摄的影像资料。当我面对着片库里那些带着历史沧桑感的原版胶片和电影拷贝时,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从此与文献纪录片结下不解之缘。

为了寻找陈嘉庚先生延安之行的足迹,我一个人踏上陕北高原,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残雪没有消融的春天,第一次来到延安就将延安窑洞从此深深印在心中,也从此开始了我的纪录片创作之旅。

(二)

延安不仅是一个革命的圣地,还是文艺家的摇篮。

年以后,更多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比如冼星海。我们在策划《五月的鲜花》这一集时,也着重讲到了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为了全方位表现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的情况,在前期筹备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很多亲历过延安生活的文艺工作者。十分庆幸的是,还有几位老艺术家健在。

印象深刻的是,我们采访原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中央歌舞团原副团长孟于时,他们都对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文艺界出现的新气象记忆犹新。贺敬之先生回忆说,延安文艺座谈会仅仅6天之后,毛泽东又特意前往鲁艺,给师生们做了一次演讲,号召他们要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当时毛泽东到鲁艺,贺敬之是第一个发现的。而当时在鲁艺音乐系学习的孟于还记得毛泽东说的话:“毛主席说,你们要到人民群众中去,你们光在这里学习,光在教堂里学习(不行),应不应该学习专业的知识,可以学的,但是你们要跟人民结合在一起。”

田华也是一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她还是歌剧《白毛女》和电影《白毛女》的主角之一。她的回忆也非常生动,采访时,她说:“《白毛女》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产生的中国的新歌剧。上海给农民开大会就放的《白毛女》,这个电影叫农民知道共产党是为人民解放服务的,有的农民不敢要地,(共产党)叫他们放心,共产党不会走的。你把那个时代原原本本地反映出来,那么人民就喜欢它,人民觉得我们电影事业替他们说了话。”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像这样的前期采访还有很多,限于《山河岁月》的篇幅,很多采访没有放进去。但作为口述历史,我们将永远保存这些采访内容,也许我们的下一部纪录片能用上更多。

(三)

《山河岁月》从策划到拍摄制作历时两年,是迄今为止容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纪录片,也是展示党史人物最多的一部纪录片。它精心选取党史上百个重大事件、百个关键场景、百个重要人物,总长度达分钟,全面、立体、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诠释了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成功密码”。

△王建国(夏蒙)(左一)拍摄《山河岁月》时的工作照。

中国共产党的年,是一部百年长征、百年奋斗的光辉史诗。中国共产党百年重塑旧山河,彻底改变了国家的面貌,正以无比自信无比雄壮的步伐,走在一条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上。所谓“山河”,代表的是脚下的热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土地;所谓“岁月”,代表的是一段伟大的百年征程,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风雨兼程、奋斗不息的光辉道路。《山河岁月》所展示的时间与空间,是为了向观众传递一个关于理想与信念的故事。

在摄制该片的两年里,我们行程数十万公里,祖国山河大地上的红色印记,百年岁月里的英雄画像,都被我们的创作团队一一真实记录下来。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这部作品要以“山河”为经,以“岁月”为纬,书写一部气壮山河、激荡百年、风云岁月、气象万千的红色史诗。同时,《山河岁月》也不乏诗意的表达,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英雄主义情感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体现在这部史诗风格文献纪录片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集的名字都不是简单以事件与人物命名,而是以诗意传递其表达的内容意涵。如《北方的天空下》,讲述了年的历史故事,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代觉醒的知识分子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陈独秀、李大钊成为最早的播火者。《生如夏花》刻画了那些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伟大女性,她们如顽强的春草冲破黑暗寻找阳光,又如绚烂的夏花映照世界。

在前期拍摄与后期剪辑中,我们的创作团队也努力追求将诗意的表达贯穿每一集内容中。比如《湘江北去》表现毛泽东在湖南5县调查农民运动时的故事,影片中大树参天、碧空如洗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生如夏花》一集中,在表现蔡畅回忆母亲葛健豪时,空镜头呈现夕阳映照着茂盛芦苇荡的景象,阳光温暖明亮,让人潸然泪下。我们试图用这些诗意的表达来抒发革命情怀,同时也以富有激情的讲述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致敬,向先烈致敬!

(四)

百年是壮丽画卷,人民是永恒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如何讲好百年党史的故事?形式上,我们借鉴了司马迁《史记》的创作方法,没有将这部百集文献纪录片里讲述的故事定格于一段固定的时间轴线上,而是以大开大合、开合自如的方式,打通现实与历史,但在谋篇布局上却又与中共百年党史的红色脉络保持一致。

百年党史的辉煌篇章是党领导人民写下的一部光辉史诗。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山高人为峰,遍地的红色英雄就如同群星闪耀,是一片永远值得我们仰望的浩瀚星空。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要想艺术地呈现历史,毫无疑问,纪传体的文献纪录片更容易生动叙事。《山河岁月》本来就是着重在中共百年党史中凸显人的作用,在人情的冷暖、人性的光辉中,表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因此,我们借鉴了太史公的笔法,在历史中努力讲述人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我和团队在拍摄与创作过程中,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努力让这部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成为精品,努力做到影视文本和画面影像相得益彰、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有机统一、历史文献与影像资料相互印证、口述历史与田野调查完美结合、音乐主题与剪辑节奏简洁明快、动画特技与包装形式深度融合……这是文献纪录片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创作的最高追求。

■记者手记:

说不尽的“山河岁月”

记者郭海瑾

《山河岁月》是一部文献纪录片,也是一部创作纪录片。它不仅记录了百年党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还留下了导演夏蒙及其团队精心筹划、刻苦创作的印记。

纪录片最主要的美学特征之一是真实。为了获得真实的影像,就得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许多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不仅拍摄《山河岁月》的时候是这样,创作其他纪录片也是如此。

夏蒙提起他在拍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题材的纪录片《撑起南方一片天》时,为了寻找当年红军游击队的藏身之处,他和团队带着砍刀硬是在丛林中开出了一条通道;为了寻找项英烈士死难的山洞,冒着江南冬季的阴雨,沿着人迹罕至的小径攀爬了几个小时。拍摄《永远的军魂》,他们从茫茫戈壁到喀喇昆仑山、从蚊虫肆虐的东北边防到西北边陲的高山哨所,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行程数万公里。拍摄《长江之歌》时,摄制组的编导和摄影师三次深入三江源地区,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拍摄到许多难得一见的画面……几乎每一部纪录片背后,都有说不完的艰辛与付出,说不尽的“山河岁月”。

那,值不值得?

“拍摄纪录片意味着艰苦的劳动和没有经济回报的付出。”夏蒙说,“纪录片不像电影故事片那样能得到票房收益,这么多年拍摄纪录片,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得失。但是,观众的肯定和赞赏,是我和团队最大的满足。”

6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32集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以及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每次播出后都成为现象级作品,收视率屡创央视新高。“《山河岁月》在网络平台播出时,同时在线观众常常高达数百万人。《长江之歌》感动了众多海外观众,《永远的军魂》成为部队基层官兵党课的生动教材……”这令夏蒙及其团队十分振奋。

夏蒙说,这么多年来,在我们所经历的山河岁月中,一直被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所鼓舞,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留下的印迹,更是深深映照在这片历史的天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来源:《人民政协报》(年05月28日第05版《华夏周末》)

口述: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国(夏蒙)

整理:郭海瑾

新媒体编辑:黄喆

审核:周佳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